晚玉米大喇叭口期田间管理建议
根据我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源镇上南社区玉米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点8月24日的调查监测结果,7月8日播种的3个晚玉米品种(正大809、正大615、垦丰909)株高为203.8-216.6厘米,茎粗为16.48-20.84毫米,叶龄为13.8-16.3叶,完全叶为13.8-16.3叶,可见叶17.4-18.3叶,晚玉米生长进入大喇叭口期。根据晚玉米苗情调查结果,结合当前气候条件,提出晚玉米大喇叭口期田间管理建议如下。
一、及时追肥
在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苞肥,每亩施尿素20公斤、复合肥20公斤,于晚玉米播种行间开沟,均匀施用,然后进行大培土。对于后期脱肥的晚玉米,要补施粒肥;粒肥一般在抽雄到吐丝期施用,以氮肥为主,每亩施尿素10公斤,以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二、去除分蘖
玉米的分蘖一般不形成果穗,为无效分蘖,应将分蘖及早除去,以减少养分损耗。在去除分蘖的同时还应加强中耕培土,以增强晚玉米植株生长后期抗风抗倒能力。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
根据市植保植检站下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鼠害发生趋势分析,预计全市农作物病虫鼠害总体发生趋势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其中:玉米纹枯病、玉米蚜、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分别发生时间在8月下—9月中旬、8月下—9月上旬、8月下—9月下旬、7月上—9月下旬,发生面积分别为4.8万亩、9.5万亩、7.43万亩、16.72万亩。因此,各县(区)要重点抓好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玉米蚜虫、玉米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注意病虫害调查观测,选择对口农药适时防治。如玉米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可用甲维•虫螨腈进行防治,玉米蚜虫可用蚍虫啉或乐果防治,玉米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退菌特等防治。
四、防止抽雄吐丝期干旱
玉米一生中,抽雄吐丝期对干旱最敏感,是玉米需水“临界期”,如玉米生长期遭遇“卡脖子”旱,将影响玉米抽雄、授粉,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在此期如遇旱情要及时灌水,保湿保肥。
五、预防倒伏
容易发生玉米倒伏的地区,可在晚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攻苞肥时,进行中耕培土,促进生根发育,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奠定高产稳产基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